
天文望遠鏡已經成為人類文化最偉大的奇跡之一,它不僅使天文學發(fā)生了革命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其他科學的發(fā)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!為了以紀念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400周年,聯合國把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。

按觀測波段分類,射電望遠鏡、紅外望遠鏡、光學望遠鏡(可見光望遠鏡)、紫外望遠鏡、X射線望遠鏡和γ射線望遠鏡。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常見的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。光學天文望遠鏡主要觀測可見光波段,具體說就是波長在380nm(納米)-750nm的光,也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赤橙黃綠青藍紫。

天文望遠鏡機構之:赤道儀控制盒和電源:赤道儀要能運轉,就必須要使用電源,驅動追蹤馬達工作。一般可攜帶型式的赤梅雨歌道儀,都要購置干電池或蓄電池,適合野外山區(qū)的使用。赤道儀的控制盒設計有許多種功能,如此才能觀測星體,尋找星體和從事天文攝影等的需求。

反射式望遠鏡:反射式望遠鏡主要采用一塊拋物面反射鏡作為主鏡,望遠鏡焦點位于主鏡前方。牛頓在磨制透鏡多次失敗的情況下決定用反射鏡代替透鏡作為主鏡,并用一塊平面鏡將光線從側面引出鏡筒,發(fā)明了牛頓式反射望遠鏡。